石油与天然气巨头壳牌(Shell)自2019年全资收购浮动式离岸风机商欧风能源(EOLFI),扩大再生能源部署后,现在更打算在韩国部署风场,打算构建容量高达1.4GW浮动式离岸风场。
壳牌已与Coens Hexicon在韩国成立合资公司MunmuBaram,更握有80%股份,剩下20%为Coens Hexicon持有,其中Coens Hexicon是韩国COENS公司和瑞典Hexicon共同组成的合资企业。
按照计划,这作风场位于韩国东部沿岸城市蔚山外海65~80公里处,容量高达1.4GW,预计落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65 TWh,为100万户家庭供电,目前该风场仍在“可行性评估”阶段。壳牌亚洲离岸风能总经理Joe Nai表示,无论是对韩国、抑或是对全球来说,离岸风电都是净零能源重要一环。
韩国目标2050年成零碳排放国,为此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要从2017年的7.6%,到2030年上升到20%,更计划在2030年前开发12GW离岸风电。
不过太平洋海域水域较深,这座风场的水深也介于120~160米之间,因此不适用传统的固定式风机,通常固定式风机多构建在水深小于50米的浅水域,咨询公司Carbon Trust指出,离岸较远的风场可以受益于更稳定的风能,这代表浮动式风机发电效益可更高。
壳牌期盼自己在2050年转型成净零排放能源公司,但与此同时也不会放掉手中的化石燃料地位,今年2月壳牌也证实,其石油总产量在2019年来到顶峰,碳排放也在2018年到最高,达每年1.7亿吨。
壳牌也并非第一个关注浮动式风场的公司,早在2017年挪威能源巨头Equinor就在苏格兰构建Hywind浮动式风场,容量达30MW;上月RWE再生能源也和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研究在日本沿海发展大规模浮动式离岸风电的可行性。
不过就如同上面所说,这座风场还在可行性评估,能否成真也不一样,2017年欧风能源也有在台规划浮动式离岸风电,名为台海桃园W1N离岸风力发电开发案,但在环评初审结果认为,风场可能会影响北部航行空间、与两岸直航航道重叠,确定无法落成。

2020年08月进行Lidar测风仪安装时的作业场景
此外,壳牌也是在韩国蔚山地区从事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公司中首个进行海底环境调研的业主,从今年7月份开始已投入多艘专业船只进行海洋物理勘探和地质调查。
此间积累及积累的数据被用作该项目的具体战略制定和FEED(Front End Engineering Design)设计的基础资料。
韩国企业所拥有的在造船及海洋工程领域的强大的实力将在漂浮式海上风电漂浮体的开发和制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正在进行的文武之风项目如按期完成建设,将为约100万户提供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