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全球瞩目的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厦门有三位代表全程参会。昨日下午,三位代表结合自己的参会经历和不同视角,在交流会与大家分享哥本哈根大会的台前幕后。代表提出,厦门应加大应用风能、太阳能、海水和潮汐能等。
丹麦:19%的电力供应来自风电
哥本哈根之行让厦门的三位代表感触颇深。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创办人、总干事马天南看到,在丹麦,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风能是丹麦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截至2008年,丹麦全国共建成和使用的有5000座风电设备,19%的电力供应由风力发电设备提供,风力发电行业占出口总量的2/3。
在丹麦,政府鼓励个人投资建设风电,同时法律规定,个人发出来的电国家必须收购,并且有投资风电的个人,可以在用电价格上享受优惠。除风能外,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众多可再生能源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厦门也有这么长的海岸线,如果在海边也建设一整片风能发电设备,不仅可以提供能源,而且将是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马天南说:“厦门也应该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
厦门:可再生能源应用已起步
实际上,厦门也有着应用可再生能源的良好条件。厦门的气候特征为夏热冬暖,常年日照时数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临海区域多风且风速较大,因此,厦门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海水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城市。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应用。例如,环东海域片区将主要推进太阳能、海水源热泵和潮汐能的应用;湖边水库片区主要推进水源热泵和太阳能的应用;五缘湾片区主要推进风能、太阳能和海水源热泵的应用。
目前,太阳能已在厦门得到广泛应用,风能和空气源热泵已在部分项目中得到应用,海水源热泵的应用正在探索之中。
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我在丹麦及其他欧洲国家看到的情况是,公共交通非常发达,机场、火车、公交实现了无缝链接,无论去哪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都非常方便。”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创办人、总干事马天南说。
“同时,政府鼓励居民骑自行车,一些国家的居民一年只要骑够多少天的自行车,就可以领取政府补贴。城市里很多道路都标了:自行车优先。火车上也都有放自行车的位置,乘客下了火车,可以继续使用自行车出行。”
在巴塞罗那,全国遍布公共自行车出租点,当地居民每年只需交纳6欧元,可以全年免费使用城市里的公共自行车。马天南认为:“这样的环保理念很值得厦门借鉴,欧洲的很多道路都是为人设计的,但中国现在很多道路都是为车设计的,我觉得这个观念也需要改变。”
每人每年节约1度电
“买一个省电型冰箱,你可能多花了50元或100元,但这个行为对于全世界减排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气候与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段红霞说:“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应该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段红霞举了一个例子,平均每人每年节约1度电,这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但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2010年开始,到2050年,全国按照13亿人口计算,共可节约520亿度电,相当于少建设1040座50万千瓦的火电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2亿吨。”
由此,段红霞得出结论:中国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改变所能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应对气候变化,其实世界还没有做好准备。”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副总干事刘安成说:“但是哥本哈根大会将给世界带来、也给中国带来广泛的影响。”
“哥本哈根大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国计民生、能源与技术应用、公众环境常识和环保行为等,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环境意识变化和提升的一次革命,对政府、企业、公众和环境公益组织是一次提升。”
在哥本哈根,刘安成看到,有NGO组织在会场外放了一个冰熊,每个人都可以用手去触摸,由于温度,冰熊会一点一点溶化。“我们从中感受到,其实每个人都是环境变化的参与者。”
为此,刘安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把环保的理念和观点具体到日常行动中去,从我做起,实践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