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大规模的风能资源,陆地上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即达 2.53亿千瓦;加上近海 (15米深的浅海地带)的风能资源,全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估计在10亿千瓦以上。中国的风电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分布基本均匀。东南沿海及其岛屿 、青藏高原 、西北、华北 、新疆、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风能储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甘肃 、山东 、苏北 、皖北等地区也有相当大比例的风能资源可以有效利用。我国陆地上从新疆、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是一个大风力带;同时还有许多大风口,如张家口地区,鄱阳湖湖口地区、云南大理等。这些为风能的集中开发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光伏、风电和核电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号称新能源的“三驾马车”。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20 年将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总比重发展到 15%,其中,重点提到的是水电、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不过,《规划》并没有给太阳能提出很高目标,到 2020 年的规划光伏发电量只有 180 万千瓦。这主要是因为太阳能的能量分布十分分散,且制造太阳能设备需要比较高的能耗和碳排量。因此,风电实际上在“三驾马车”中获得了最大的政策扶持力度,有着较大的投资规模无论就技术还是政策面来说,风电在新能源产业中都可以说最具代表性。
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数十亿资金来开发风电行业,努力把风电项目子公司打造成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和集成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秉承“可靠、专业、高效”的企业理念,将公司打造成为一流的新能源开发、建设、运营集成服务商。
据国家能源局估算,到 2020 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1 亿千瓦左右。而总资源量达到7.5 亿千瓦的海上风能目前则大部分尚处在待开发状态,因此,除张北这样的内陆贫困县之外,苏北、福建等地的沿海地区也有望搭上风电的发展快车。它们的风机需求也将使张北等地的风机制造业有用武之地。我国尚有 591 个像张北一样的贫困县有待脱贫,而这些大多位于中西部的贫困县,虽然可能无法在制造业方面与东部地区竞争,却往往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新能源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风电,也具有最大的扶贫开发意义。
2006年 1月 1日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了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广与应用、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经济激励等内容。明确指出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积极态度及政策的支持。在风电技术开发方面,随着风电质量、机械结构、空气动力学、机组控制技术和风电场建设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必然会促进风力发电的更快发展并带来更好的效益。可再生能源产业已成为全球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加强风电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