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后,E. on电网公司及相关部门对本次事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终一致认为,类似风电等分布式电源在电网故障期间必须具备向电网提供有功和无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年,E. on电网公司便对风电机组提出了简单的故障穿越要求(提供故障后的有功支撑)。在此基础上,2003年,E. on电网公司制定了第1部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在全世界首先提出了风电机组需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2004年,德国Vattenfall电网公司(现为50Hertz电网公司)也制定了类似的新能源并网技术导则。2006年,E. on电网公司又对原有导则提出修改,将动态无功电压支撑的要求也纳入到导则之中。至2007年,德国的电网公司基本上都针对新能源的入网制定了自己的并网技术导则。
为了保证风电并网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德国输电网联盟(VDN)最终在2007年制定的德国高压电网并网导则(输电系统法规2007)中统一提出了对高压并网的风电的相关技术要求。有关中压并网的风电技术要求,在德国能源经济和水能管理协会(BDEW)制定的德国中压电网并网导则(《连接至中压电网并与其并联运行的发电设备导则2008》(包含风电等全部新能源))中统一给出。由于德国的高压和中压并网导则都是依据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中的相关条款制定,所以上述2个导则颁布之日起即具备了法律效力。
1.1.3 风电并网相关的测试认证技术导则
2009年,受德国政府委托,德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协会(FGW)根据联邦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一系列与可再生能源系统服务相关的技术导则(TR1-TR8,导则1-导则8)。其中,与并网相关的主要是导则3(TR3)、导则4(TR4)和导则8(TR8)。表1所示为导则主要内容及说明。
表1 德国风电并网相关测试认证技术导则

1.2 我国风电并网政策和技术支持体系
我国风电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受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快速建立起了风电发展的政策、技术支持体系及相关技术标准,包括政府和企业在不同层面上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以满足风电并网的需求。
1.2.1 法律和规划
2006年1月1日,我国第1部《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以及其附加电价在销售电价中的分摊模式。同时,法规要求电网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此后,与《可再生能源法》配套的各种国家规定相继出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迅猛发展。2009年,我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重点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机制不完善、配套优惠财税政策未能有效落实、并网安全稳定运行突出等问题;实行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政策,明确要求发电企业在规划期内应当达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采用法律手段鼓励促进发电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并制定电网企业优先调度和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具体办法。与此同时,政府还负责指导有关风电国标和行标的制定,如2011年审批通过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国标)以及《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导则》等17项风电行业标准。
1995年、2000年、2007年、2008年以及2011年,我国政府部门对风电发展规划做了多次调整,先后出台了多个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及中长期发展规划,风电发展的力度在逐步加大。其中,2008年的多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引领了中国风电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并网运行的风电场超过500座,吊装容量6 500万kW。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运营范围内并网运行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 394万kW。
同德国风电平稳式的发展相比,我国风电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一种阶跃式的发展状态,如图3所示。根据2011年最新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近40年内我国风电还将保持平均每年2 000万kW左右装机的增长速度,仍将面临较大的风电消纳压力。具体目标见表2。

图3 我国2000-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变化情况


表2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风电规模
1.2.2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体系
为保证风电的顺利并网,国家电网公司、内蒙古电网公司等电网企业于2009年分别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各自的风电场并网导则(企标),其中《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大部分内容被纳入到2011年12月30日正式颁布的新国标《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之中。新国标修改完善了原国标中有关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电压控制、风电场功率预测、风电场测试、风电场二次系统等技术条款,并增加了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LVRT)要求的相关内容。表3所示为中德关于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具体技术要求的比较,图4为我国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

表3 中德并网导则中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


图4 我国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