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乌鲁木齐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乌鲁木齐高新区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宗旨,立足新疆资源优势转化,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建成了新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成为新疆经济的新亮点。
乌鲁木齐高新区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北区工业园区+500库区高新工业园区+区外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主要聚集人才、金融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以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为依托,聚集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资源;北区工业园区、500库区高新工业园区主要聚集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
大项目进区成为主流,工业项目成为重点。在乌鲁木齐高新区2006年引进的项目中,投资上亿元的企业8家,占引进项目总数的14%。在北区立项的45个项目中,有21个项目开工建设,有8个项目投入生产。500库区高新工业园区也已进入前期土地规划,年内将进入建设。
总部经济项目形势喜人,神华集团、中石油、中石化等一批企业集团入驻乌鲁木齐高新区。同时,形成了以特色资源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和特色资源深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在乌鲁木齐高新区工业中的比重达到了97%。
截止 2006年底,乌鲁木齐高新区独立法人企业已达到1710家,分支机构365家,外商投资企业37家,上市企业4家。非公企业占乌鲁木齐高新区企业总数的95 %以上,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新疆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70%,区内营业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工业产值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7家。
近四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实现的营业总收入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的3.88倍;完成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的2.4倍;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的4.95倍;实现出口创汇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的8.39倍;实现财政收入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的3.23倍。
——北区工业园快速发展。按照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城市北扩、东延西进”、“中心体现繁荣、城郊体现实力”的发展思路,高新区正在乌鲁木齐市与米泉市交界处(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以西、乌奎联系线南北两侧)占地约1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北区工业园区。今年,成立了高新区北区建设领导小组,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原则,利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北区“七通一平”建设,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备的,以新型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工业新区。高新区在北区工业园率先实行“无费区”试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目前已有34家企业办理了进区手续,34个项目申请落地,其中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项目建设将于明年春季全面展开。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高新区紧紧围绕新疆资源优势转化,加大开发力度,走出了一条以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发展之路。番茄、红花、枸杞、啤酒花、棉花、风能、太阳能等新疆特色资源在高新区得到深度开发利用。高新区目前形成的生物医药、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业等五类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五类产业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25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建区以来,高新区累计实施高新技术项目428项,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火炬计划”80项。通过实施国家或自治区级火炬计划项目,使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发展,高新区从2000年开始启动了科技扶持费和创新基金,截止目前有99个科技项目获得支持,金额达1215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96亿元。
——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建区以来,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入79.5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投资 50.63亿元,基本完成了集中产业区内 4.06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钻石城和产业区完成“七通一平”,创业中心孵化大楼、标准厂房、集中供热工程、火炬大厦、创业大厦、新疆数码港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建区以来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已累计投资5.3亿元用于市政、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新建道路及巷道改扩建20.8公里,修建市政管网14.2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53.5万平方米  。
为了提高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高新区着力打造数字化园区,开通了电子政务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动态发布系统,实现了机关工作的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设置了一厅式办公大厅,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推出了“全员聘用”,“身份冻结,岗位管理”的新举措,变干部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提高了人员素质;全面启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74家企业荣获“AAA”及“AA”信用企业称号,数量居全市之首。
——融合发展已俱规模。高新区积极实施“一区多园”战略,目前已建成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新疆百花村软件园、新疆大学科技园等园区汇聚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科技型企业。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现有孵化场地面积2.69万平方米,是高新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出口和人才培养的科技孵化基地,内设中亚科技合作园、新疆专利孵化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园区内在孵企业共计101家,其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44家,博士人员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注册资本近亿元;百花村软件园致力于建成新疆最大的信息产品集散地和中小软件企业的孵化基地,目前已有30余家科技企业入园;新疆大学科技园积极利用和集聚大学科技资源,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目前已通过国家级科技园区验收,已有30余家科技企业入园,
为进一步发挥新疆特有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在2005年厦门全国高新区主任会议上,乌鲁木齐高新区积极倡导成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得到了科技部和全国高新区的一致认可。8月16日,经过27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会代表的充分讨论和协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正式成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次联手“走西口”,利用新疆特有的口岸优势,发挥我国开发区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中国企业与中亚地区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技术、产品向中亚市场的转移和输出。
——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以乌鲁木齐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北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主要聚集人才、金融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体现高新区服务能力;火炬创新创业园区以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为依托,聚集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资源,体现高新区创新能力;北区工业园区,主要聚集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体现快速发展能力。
热忱欢迎国内外有志之士来乌鲁木齐国家高新区创业、投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