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仪式在甘肃省瓜州县举行,这标志着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西北电网与新疆电网实现互联,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外送通道得以打通,使西北地区的水电、火电、风电‘打捆’东送成为现实……”
这是众多新闻媒体对甘肃750千伏联网工程的报道。然而,无论对于哪方而言,新疆与西北电网互联的意义都要远大于建立风电外送通道的意义。
“750”容量有限不堪重负
11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甘肃瓜州县的瓜州龙源北大桥第三风电场,工程已接近尾声,数百台风机迎风空转,旁边就是750千伏输电线,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风电场负责人对记者说:“风电场装机容量60万千瓦,本地消纳能力不足,只等并入750千伏送到兰州,前两天开会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瓜州北大桥风电场只是甘肃省众多等待并入750千伏的一个,风电场业主和风机设备商对前景并不乐观。
正在吊装风机的华锐风电现场工程师李甜对记者说:“瓜州地区只有1/4的风电量可以上网,到年底,装机容量将达到380万千瓦,750千伏联网后,新疆还要输送过来100—200万千瓦的容量,业主方国电龙源有点郁闷。”
调峰电源还无着落
其实,国电龙源郁闷的不只是输电线容量有限,与风电并网配套的调峰电源建设也未开始。
负荷地区需要的电量随时变化,居民用电多时,火电就多开几台机组,水电机组就把闸门放大一点,调节起来比较容易。风电量的大小则由风力决定,多发少发不能控制,这就需要水、火电机组的配合来调节余缺。750千伏输电线虽已建好,但负责调峰的火电机组建设还未完成。
风电场负责人向记者证实:“瓜州地区配套建设两座50万千瓦的火电厂,短期内无法完工,眼前能派上点用场的就是现有电厂和疏勒河上的小水电。”
在甘肃地区,风电、水电、火电打捆外送,是一种带有理想色彩的想法。以瓜州县为例,水电调峰虽然灵活,但其附近只有疏勒河上的10万千瓦小水电,而且由于水量不足,很难达到满负荷出力,几万千瓦的容量怎么调节今年底就完工的380万千瓦风电?
火电机组调峰,煤耗增加暂且不说,增建的火电厂所需用水无法解决。到过瓜州的人都知道,茫茫戈壁沙漠一眼望不到头,每年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火电机组投运后只能挤占农业用水,不知可以持续多久。
酒泉离瓜州不远,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一期516万千瓦装机投产后,受调峰能力限制,西北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最多仅有180万千瓦,在考虑直流外送的情况下,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也仅为440万千瓦,根本无法解决酒泉地区2015年1217万千瓦及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外送的电力需求,有不堪重负之嫌。
只是覆盖西北地区
甘肃750千伏工程起于甘肃永登县,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止于瓜州县,向西进一步延伸至新疆哈密地区,向南则连接到甘肃省会兰州。从这些地名不难看出,750千伏输电线虽然延绵1700多公里,但仍然只是覆盖西北这个电力需求较小的地区。
甘肃电投鼎新风电有限责任公司邓国荣建议,加快±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步伐及落实与湖南长-株-潭地区电力市场的合作,并且要与酒泉一期、瓜州、玉门等地的风电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稳定问题还待观察
最后,75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线把新疆、西北电网相连,把两个相对独立的小电网连成一个较大电网也有利有弊。其弊端是:两网中任何一网发生稳定破坏事故,将通过750千伏输电线传导至另一网。加之大规模风电并网也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因此甘肃风电并网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