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陆地加近海有1500GW以上的风力资源。其中,陆地10米以内风力资源为253GW,陆上杆塔高度100米内可利用风能则高达700GW。按此计算,仅陆地可开发风电资源就达400GW,超过2007年底装机容量的70倍。而横向比较,中国风能资源储量是印度的30倍,德国的5倍。
但是,另外一组数据却显得异常尴尬,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机仅为印度的3/4,德国的1/4。也就是说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利用率却异常低下。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发风能资源,不仅关系着风能产业的前途,而且还关系着“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宏伟目标。
众企业似乎也看到了风电产业的光明前景,不断加大投资,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总计已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而从企业产能计算,已远远超过市场容量。笔者不禁产生疑问,疯狂投资就能成就风电强国吗?未必会如此。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现状是,在政策引导下表面高速增长,但市场缺乏真实需求,景气存在泡沫。另外一点,健康的可持续的风电市场,应该是投资者获得合理的略高于煤电的回报。而长期以来中国风电发展的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据测算,国内风电产业的平均成本为0.551元/kWh,这个数字相当于2007年以前火电成本的2倍多。
现阶段是有不少企业在投资风电行业,但是一旦短时间内无法获利,将会面临严重的危机,据预测,2009年我国将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在70多家整机生产企业中,仅金风科技(002202行情,爱股)、华锐、东汽、上汽四大家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而且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后,国际风电生产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竞争之激烈将前所未有。
实际上,我国风电设备市场大浪淘沙的情况已经出现。例如,新疆一家大型变压器生产企业、江西景德镇一家直升机制造企业,都曾投资风机制造领域,但如今都已理性地退出了市场。
由此来看,目前的中国风电产业表面看起来是风光,实则是市场自由引导的“非理性发展”。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风电产业曾经也历过“非理性发展”阶段。当时全欧洲有风机制造商四、五十家,而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只剩下不到10家。
中投顾问认为,我国的风电产业要快速发展,仅靠政府的政策鼓励,企业的一时冲动,盲目投资肯定行不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才是可取之道。而近邻印度,在发展风能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老师。
首先,印度非传统能源署建成覆盖其全国的风速测量体系,对各地的风力潜能进行评估和确认,使得适宜地区发展风电产业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