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金风科技董事兼执行副总裁
曹志刚

曹志刚关于如何促进全行业高品质健康发展,给出了“创新”“稳健”“开放协同”和“标准化”四个关键词。
曹志刚表示,当前,中国海上风电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能源转型。二是得益于企业发展需要。三是陆上风电平价上网的榜样作用。四是海上风电相关产业链已经取得的进步。
他认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抓住发展契机、具备能力释放的条件主要有四点:一是海上机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不断突破。二是海上风电工程设计建设实施能力取得长足进步,海上安装工艺提升打开了更多的作业窗口期;开展的海洋渔牧生态等创新研究,也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海上输变电技术能力提升。海底电缆已经规模化实施,同时开启了海上柔直的研究与应用。四是海上风电的智能运维服务和资产管理能力,包括港口、海上物流能力等配套能力的进步,是抓住海上风电发展机遇的重要保障。
最后,曹志刚发言,海上风电发展同时蕴藏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第一个风险是,海上风电刚刚步入初期阶段,即要开启“平价路线图”,压力之下是否会有过激的“创新”。第二个风险是单机容量、叶片长度、塔架高度快速大型化的质量保障要关注。第三、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产业链长度和广度需要极大地扩充与协同。
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规避风险,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他建议:第一、加快创新并应用。第二、加大实验、检测、培训的投资,保障稳健发展,避免2006~2010陆上风电高增长发展后质量问题爆发造成的行业之殇。第三、倡导开放和协同的文化,共建共享海上风电生态圈。第四、推动海上风电标准化工作,为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
田庆军

田庆军表示,远景能源始终坚持致力于为开发商提供具有LCOE竞争力高、成熟可靠的供应链及全生命周期安全的海上风机产品和解决方案。这是远景能源对海上风电的一贯态度和产品开发理念。
对于备受关注的海上大功率风机,田庆军认为,海上风机功率的大小是由供应链成熟度和风资源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只做设计理念的海上大功率风机。尽管我国在紧追甚至赶超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步伐,但供应链短期难有大的改观,无论从大风机开发还是下海安装都需要理性前行、灵活应对,安全可靠仍是当下海上风电发展的主题。
对于因期望锁定海上0.85元/度的电价而来的市场抢装,田庆军认为,目前的供应链能力不足以支撑这波行情,因抢装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很可能为产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田庆军强调,在设计开发大功率风机时,不仅要考虑叶片的可供应性和成熟度,更要考虑开发商对度电成本需求的保障能力。
田庆军表示,通过行业协同、共享结成命运共同体,推动供应链成熟和产业技术进步。他相信202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
何利志

中国海装自2008年9月开展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策划,历经十年深耕,打造出涵盖从前期资源评估、项目开发、设备选型、风机布置,到设备一体化载荷仿真计算和建模、项目安装建设、一体化运维等的海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依托中船重工强大的自主研发与生产体系,中国海装已经形成了从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到机座、机架、塔筒、轮毂等全系列制造能力,以完善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和高水平的基础工业极限制造能力,迎接2021年行业“抢装”挑战。
海上风电运维对风电场经济性造成巨大挑战,已逐渐影响成为海上风力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海装提供“一站式风电站服务和风电工程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提前布局海上风电运维领域。基于自身优异的工艺技术、稳定的舱内环境控制技术、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多年的运维经验积累,中国海装打造了标准化智能运维体系,为建设最适合于我国的海上风电运维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缪骏

缪骏表示,上海电气风电发展到现在,我们的产品线是国内主机厂商里最全的,我们也适应国内不同的风区和海洋条件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主力机型,有两个平台,最早2.5兆瓦,一个是4兆瓦130,一个是7兆瓦154机型,我们已经在批量销售过程中,还有更大风能适应中国中低风速的146机型,172机型,下一代发展计划,稍微分享一下。我们为了适应更低风速,我们还在开发180风轮风机,2019年年底我们首台8兆瓦样机也会树立起来。
明阳智能董事长兼CEO
张传卫

张传卫董事长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清洁能源与工业智能相结合的智慧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加快开发利用海洋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中国近年来海上风电的创新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给全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广东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推进海上风电以来的巨大成就赢得了全球的瞩目。
他认为,作为历史责任的担当者和敢为人先的创新者,明阳智能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推出全球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驱动抗台风型大型海上风机,开创了海上大兆瓦风机轻量化的新时代,使海上风电禁区变成了极具规模开发价值的巨大富矿,也为全球海上风电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