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台新能源政策之后,各国争先恐后在新能源政策上频频出招,既着眼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又彰显了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意图。新能源或将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各国激烈角逐新能源市场
法国在核能领域独步江湖,法国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到90%。法国在新能源规划中将核能地位提升到很高的高度,并为核能发展定调,将继续努力保持在核电领域的领先地位。
日本、德国等也意欲在太阳能领域称雄世界,但同时亦不偏废其他新能源。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最新一项计划是,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
美国新能源政策也着力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5%。
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澳大利亚于2008年12月公布了新能源立法草案,到2020年该国新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将升至20%。韩国将在2030年之前投资1030亿美元用于开发新能源,将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比例从目前的83%减少到61%,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目前的2.4%提高到11%。印度政府2008年12月26日通过了新的能源安全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倡导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
中国创造有利环境发力新能源
新能源时代已翩然来临,中国做好准备了吗?在这场抢占新能源制高点的战役中,中国当仁不让地要有所作为。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规、政策。
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我国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要注重新能源发展的现实性和长远性,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它的前景,也要了解它的成本是多少,同时还要考虑技术和政策环境等因素。
新能源产业是高技术、高投资的产业,产业能否发展起来,技术是关键。如今我国在新能源利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为新能源持续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但在某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还有所缺失。我国应从各个角度跟踪世界能源动力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实现高起点跨越式赶超。
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和氢能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考量产业链是否安全。任何一种新能源要取得更快发展,其产业链必须具有竞争性,必须是节能型、环保型的。而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无论是风能、核能还是太阳能,最终将打破眼前的瓶颈,寻找到各自的赢利模式,进而获得蓬勃发展。我们期待中国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拥有更大的主导权和更多的话语权。